欢迎光临刘海粟小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学习园地
做适合自己的课题研究

做适合自己的课题研究

——小学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

王成

 

小学一线教师作为最普通的大多数,如何针对他们自身特点,找到适合的课题做研究呢?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以为该群体的科研选题必须找准三块基石。

 

一、基于学生的问题

小学一线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发表几篇文章吗?是为了职称晋升吗?还是为了应付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呢?这些都只是科研工作的副产品,科研工作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教了几十年的书,每教一遍,学生都会产生类似的问题,教师却不能有效地解决,这是悲哀。如果每教一遍,教师都研究如何避免问题的产生,如何解决学生的困惑,这就是一线教师的教科研工作。

 

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于教育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其次是课程改革,另有部分教师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开始把自己当作教育研究的对象。不管问题的聚集点是在教师发展方面,还是课程改革方面,或是课堂教学方面,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问题的调查、了解基础之上,否则就不适合一线教师去研究。如“课堂观察:一种新的教研方式”“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小学各学段古诗词课堂教学研究”等,这类研究没有直接针对学生的问题,而是先有理论假设,再对照实践,逻辑推演出所谓的问题,接着尝试解决,最后得出结论。以“课堂观察,一种新的教研方式”为例,一线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着全班每一个学生是否达成课前预设的目标,这已经很不容易。在此基础上,还要从全新的专业视角,用新的听评课方式,结合他人观察、合作观察、专题观察等多种观察形式,这对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无直接联系。其价值在于观察者围绕观察点,搜集、积累课堂细节的素材,并在研究中进行合理推理,有助于改变传统听课无指向、指向不明、指向游移等现象。同时,这些资料也有助于被观察者课后做深入细致的反思。这样的研究更适合高校或各级督导员、教培员,而不是一线教师。故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选题不宜高深,问题应该来源于学生,并最终服务于学生。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只要有问题意识,善于钻研,学生学习的问题就会不断被发现,再不断被教师在实践探索中得以解决。这本应是良性循环的科研过程,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大多一线教师的科研走向死循环,根因就出在他们的研究问题并不是以“学生的学习问题”为核心。有学者提倡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应该是课程理念的热点问题,要求教师深刻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吃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了解各省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一线教师如果都能这样“深刻领会”“吃透了解”,再选择课题去研究的话,那么他们就不是一线教师,而成为专家学者了。即使有个别一线教师达到专家学者的水平,但这对其他99%的一线教师而言,仍无示范价值。一线教师要扎根自己的班级,找到真正属于自己能研究的学生问题,这是科研工作最大的基石。笔者近年来研究小学生习作问题,在研究之初,便进行相关调查,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我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习作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梳理后发现主要有三大困惑:一是不会写;二是写不长,三是写不美、写不生动。如果我们设法让学生不仅会写,而且还能写长,写生动,甚至写得有创意,不仅能消除学生学习的困惑,还能给教师强烈的职业成就感。这种基于学生问题的课题研究对小学一线教师而言就很有价值。

二、基于成本的核算

小学一线教师往往早上7点多就要到校,早自习、上课、备课、改作业、订正作业、个别辅导就已经占用了大半时间。作为班主任,还要操心大课间、班级卫生、班级文化、家校联系、与学生谈心、组织社团活动等。除了这些常规活动,大多学校另有各种特色活动,各级各类研修活动打卡,上级布置的各种验收检查任务等,小学一线教师疲于应付,甚至连午休都放弃。做事快、讲话快、吃饭快,甚至连走路都在小跑,这已是小学一线教师的工作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让小学教师停下日常工作,来研究规划一个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等,这势必造成教育教学工作混乱。所以,小学一线教师抵触课题研究也就不足为奇。

 

常有人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观点:“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于是有专家会建议教师多读书积累,多梳理分析,多研究实践等。这些建议虽有道理,却忽视了小学一线教师的时间成本。如果课题研究的内容能让上课效果更好,作业质量更高,从而减轻批改作业负担,减少教师为学生订正作业、个别辅导的时间,使教师切实感觉课题研究可减负增效,那么大家是不会反感课题研究的。也就是说,课题研究应该把淹没在日复一日辛勤劳作中的教师解脱出来,让他们在原定的工作时间内,使自身劳动更有价值、更有收获,而不是更加辛劳、更加纠结。笔者曾带领一个青年教师团队研究如何整合单元教学,突破习作教学瓶颈,我们为每单元的习作精心设计“智慧习作坊”,“习作坊”中有要求、有抓手、有例文、有评价,学生一目了然,习作困难指数大为降低。在区域范围内推广,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因为“习作坊”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解决了大家习作教学的困惑,拿来就能用。

 

除了时间成本,还要考虑精力成本。小学一线教师不管是参加教研活动,还是参加科研活动,都会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别人是怎么做的,我能不能照样子做。这种朴素的“行动研究”法,是希望直接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大概是当下小学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现状。所以,微型课题的研究是小学一线教师开展科研最好的途径。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切入口小,研究的周期短,见效较快。如“小学习作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有效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样的课题几乎是小学一线教师无法完成的重任。如果缩小研究范围,缩小研究对象,缩小研究内容,变成“中年段叙事类习作现状与教学策略研究”“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策略的研究”,这就成了易于研究的微型课题。我校一位教师选择“中年段叙事类习作现状与教学策略研究”这个微型课题后,发现自己任教的四年级学生在叙事类习作中对话描写的问题较多,于是她把研究内容再次缩小,选择“中年段叙事类习作中对话描写的问题与指导策略研究”。通过梳理学生叙事类习作中出现的对话描写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叙事类习作,用人物对话来推进事情发展,彰显人物特点。最后不仅指导学生的习作发表,自己将指导学生前后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整理,所写案例获得市级一等奖。

 

有些教师不仅工作能力较强,还怀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挚爱的心,工作几乎不计成本。这样的一线教师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在繁杂的工作与研究的乐趣、琐碎的生活与纯粹的研究之间建立逻辑上的一致性。例如,有的语文教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着清晰的认识、执着的追求,对儿童创意读写有着巨大的热情,不仅自己爱写,还能设计开发名家仿作、话题接龙、师生共赏、魔法作文等系列活动,带领班上的学生共同享受创意读写的快乐。这类老师,即使没有申报课题立项,但不能否认,他们真正在做适合自己的课题研究。

 

三、基于公平的考量

正态分布是重要的连续型分布,它的形状是“中间高,两边低”。教育统计学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呈正态分布。一个班级的学生,从智力与非智力的结果来看,也呈现正态分布。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关注中间水平学生的同时兼顾两头,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因此,小学一线教师研究的问题,理应来自于正态分布曲线中段的学生。这样才能够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效。关注大部分处于中间位置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基于教育公平的考量。

 

众所周知,名医都是医重病患者的高手,那么名师也应该是教后进生的高手。目前我们的名校名师大都拥有当地最好的条件、最好的生源,很少见到在薄弱学校坚持耕耘的名师。所以,有人说,真正的教育在底层、在一线;教育自然状态下的学生,敢于教条件差的学生,才是真正的教师。由此可以,不管在哪所学校,除了关注班上中等学生外,教师应该特别关注班上的弱势学生群体。义务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中最优秀的少部分学生,从小享受着比一般孩子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过于青睐,而对一开始就没有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过于冷淡,显然是不公平的。

 

近期,有项小学课堂提问的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收入高的学生在人均回答次数上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而且他们在回答评价创造型问题上具有绝对优势,但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得到教师理答和反馈的比例却比较低。课堂教学提问如此,科研方面的研究情况又如何呢?笔者以去年热度上升特别快的“深度学习”“高阶思维”为例。2016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篇名有关小学阶段“深度学习”的文章仅新增7篇,2018年小学阶段“深度学习”的文章新增85篇,而2018年高中阶段“深度学习”的文章新增78篇。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研究“深度学习”的热度及成果居然超过了更应该“深度学习”的高中阶段。同样,2018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篇名有关小学阶段“高阶思维”的文章新增36篇,同年高中阶段“高阶思维”的文章新增34篇。小学阶段研究“高阶思维”的热度及成果也超过了高中阶段。难道目前教育界还嫌小学生的学习不够深、不够累、不够苦吗?更有甚者,把“高阶思维”与“深度学习”结合起来,形成诸如“培养高阶思维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研究”之类的课题。一边大声疾呼要给小学生“减负”,一边热火朝天要给小学生“深度学习”“高阶思维”,委实让人搞不清风向。这些叫嚣着要让小学生“深度学习”“高阶思维”的教育工作者们应该考虑一下,这样的研究到底是在托底,还是在拔尖。特别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一线教师,在跟风研究的同时,是否考虑应该基于公平的考量。

 

总之,小学一线教师囿于许多条件的限制,要做适合自己的课题研究,不要盲目跟风,不要为申报课题而报课题,不要为文章获奖、发表而研究课题。一线教师要深思自己的研究到底能解决学生什么问题与困惑,如何将自己从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努力在自己的科研最近发展区内蛰伏,尔后破茧而出,走出迷惘,享受探究之乐,提升精神境界,收获更多从教的幸福。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刘海粟小学  网站备案:苏ICP备13009580号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