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语文学习范式的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展示 >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语文学习范式的研究 > 结题报告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范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黄屹慧  发布时间:2019-11-29  浏览次数: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范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

自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快捷的云服务、移动技术等都不断充溢着我们的生活。儿童,作为社会生活中鲜活的个体,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不失现代属性,“青果在线”为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提供了平台,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语文课标《实验稿》中有这样规定和表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温儒敏教授这样界定,语文素养是一种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能力是超越知识的。学生该如何获取知识,如何使知识转化为智慧。只有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体验的方式下学习学科素养才会真正提高!

现代教育就是把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教育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学生将来适应乃至改造未来社会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我们学校也提出了“打造一所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美学校”的办学愿景。

基于以上三点和多年来我校数字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数字化环境能很好地打破课内、课外语文学习的壁垒,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让个性化学习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准备现代技术,探索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实施个性化学习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

关键词定义:

个性化学习是一种有利于个体发展,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其提供着有力的支持。

“范式”:“范式”(paradigm)是一个源于希腊语的动词,本意是“一个接一个的展示”。在现代英语词典中则被翻译为“例子、样本”或“语言和动词变化表”。“范式”被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是由美国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提出的。库恩指出,“范式”一方面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和技术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表征着一种模型和范例。在当下的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库恩的“范式”理论得到了广为传播。本课题提出的语文教学范式是一种关于语文教学的基本“范例”、“模型”,是一种对语文教学基本意蕴进行整体概括抽绎而形成的“结构”。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为了解决我们的教学问题,本研究希望达成如下研究目标: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组建语文数字化学习共同体,开发和丰富有效的语文学习资源,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新样式提升教师指导个性化学习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小学语个性化学习范式及其实践策略,改进学生课堂学习评价,促进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

3.通过研究与实践,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完整的人,社会化的人。

(二)研究内容

1.基于数字化环境的学生个性化学习范式的文献研究。

2.数字化环境下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策略研究,形成现代语文课堂特色。

    3.基于数字化环境,探索课堂交互学习”“课外自主学习学科整合”三大学习领域中,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范式及其实践策略,从而改进学生课堂学习评价,促进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

    1)数字化环境下自主交互的语文学习范式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囊括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学习领域。在数字环境下,课堂上教师将给学生提供技术、资源、工具以自主学习的路径,学生通过数字媒体,或自主学习,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整个课堂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本课题通过开发利用学习软件、学习任务单等数字资源,探索自主交互的语文教学范式,支撑学生课堂内的个性化学习。

  A.通过任务单导学的个性化阅读范式。

 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开发预习任务单和学习任务单:学生课前完成预习任务单并将课文朗读音频、生字书写照片等资料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中,教师课前批阅,学生相互学习评点;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网上交流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在之后的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下发学习任务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按要求完成任务单(有些任务需要和同组同学合作完成),每组组长组织交流,最后实现全班的互动交流学习。

   B.通过网络资源整合的个性化习作范式。

 小学阶段3-6年级的教材中每单元都安排了一次习作,习作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青果在线”平台下,教师可以充分丰富平台资源,让学生在网站上自主学习习作指导视频、积累好词佳句,再自由选择在纸质本上习作或直接在移动终端上书写,最后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教师直接在网络上批改,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更便捷,节约了课堂时间,也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控制。

(2) 青果在线平台下的课外语文学习范式

    关注学生在课内学习时产生的问题,激发学生利用工具、资源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媒介的形式,打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学习渠道,形成数字环境下的课外语文个性化学习范式。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实验。

 A.青果在线平台下主题式课外阅读学习范式。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单元主题式编排的,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延伸至课外,进行同主题的阅读探究学习。移动互联网的便捷、大容量,更是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让课外阅读学习走向自主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了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人故事”类的课文后,学生就可以借助“百度”等搜索引擎去阅读更多的名人故事,在“百度百科”中了解更多名人的生平资料,还可以在视频门户网站(如“爱奇艺”、“优酷”、“土豆”等)观看有关名人故事的电影,通过移动数字工具分享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B.青果在线社交平台的自主学习范式。借助学生基本熟悉的社交平台——QQ、微信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熟悉的、特别的事情和具有学习价值的各种资源,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表并和同伴一起分享交流,教师根据这些内容创编学习共同体资源,结合学生具体学情,年龄特征等心理因素,展开针对性的引导,形成与生活融通的自主学习新样态。

(3) 青果在线平台下跨学科课题学习范式

 针对课程之间相互割裂、重复交叉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跨学科课题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整合式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数字环境下的课题学习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有组织的、有层次的、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一般,它分为活动设计、分组分工、制定计划、探究协作、制作作品、汇报演示和总结评价等七个基本步骤。我们计划开发超级电台、儿童剧场、巧手工坊等5个项目

三、研究过程

围绕数字化环境下语文个性化学习的目标内容,我们进行了相关文献查阅,了解了国内外研究动态,明确了语文个性化学习的价值,从课外、课内、课后三个立体维度展开同步研究,构成了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范式。

1.基于数字化环境的学生个性化学习范式的文献研究。

1)个性化学习的含义、特点以及重要价值的文献研究

个性化学习是指以反映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范式。它具有学习资源多维性、学习价值多重性、学习风格独特性、学习评价多元性等特点。

个性化学习并不是新概念,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著名的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他的著作《明日的学校》一书中,曾经用大量笔墨论述了更加灵活的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取向,并且通常指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2006年7月,新西兰教育部长史蒂夫·马哈雷在一次研讨会上就做了题为《个性化学习: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中心》的演讲,演讲中十分强调“个性化学习”,而所谓个性化的学习就是意味着要围绕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塑造教学,以及关注发掘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天资。马哈雷的演讲就个性化学习及其对教育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屋建瓴的论述。

2)数字化环境的主要优势,以及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利条件的文献研究。

数字化学习环境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革服务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针对数字化环境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黄沁在《基于学习分析的数字化课堂互动优化研究》中指出:课堂互动作为教学活动的活跃组成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质量,数字化课堂互动的优化对数字化课堂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数字化环境为提高课堂互动有效性提供新的技术方法与路径,另一方面它可以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于数字化课堂的建设。

北京中学的任炜东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与教方式探索》一文中提到:数字化环境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以学习为中心,探寻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空间,提升师生的信息意识,突出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基本特征。学校实现全网络覆盖,统一用户信息管理,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如iPad 教学平台、课堂互动平台、无线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制作共享平台等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使师生在校内、校外均可享受同样的服务。信息化的发展为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

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2017年回到母校哈佛大学做毕业典礼演讲时提到:面对新科技爆发式的增长,教育系统正面临着整体性失灵的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教育系统亟待改革与创新。数字化技术正以各种方式渗透在整个教育链条中,为学习者塑造了新的环境,创造了新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实现更强的学习参与,体验更多的亲身实践,和及时、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估。

因此,在全球数字化大环境的形势下,我们的提出的数字化环境下语文个性化学习范式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数字化环境下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策略研究,形成现代语文课堂特色。

对于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方式的研究,可以按照教学过程即课前、课内、课外来分,也可以从阅读、识字、写作等教学内容来研究。本课题着重从内容上来研究。

1)“一对一”自主交互的语文学习范式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囊括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学习领域。在数字环境下,课堂上教师将给学生提供技术、资源、工具以自主学习的路径,学生通过数字媒体,或自主学习,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整个课堂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本课题将基于各种在线平台,通过开发利用学习软件、学习任务单等数字资源,探索“一对一”终端下自主交互的语文教学范式,支撑学生课堂内的个性化学习。

2)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外语文学习范式

关注学生在课内学习时产生的问题,激发学生利用工具、资源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媒介的形式,打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学习渠道,形成数字环境下的课外语文个性化学习范式。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实验。

3) 数字化环境下跨学科课题学习范式

针对课程之间相互割裂、重复交叉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跨学科课题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整合式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数字环境下的课题学习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学生围绕一个课题主题进行有组织的、有层次的、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一般,它分为课题设计、分组分工、制定计划、探究协作、制作作品、汇报演示和总结评价等七个基本步骤。我们计划开发5个项目学习内容:

 “超级电台”项目。它是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运用现代媒体传递声音能量,或朗诵、或讲诉、或辩论等形式,“听众”通过想象其中的内涵、聆听朗读者的诵读、诉说、辩论,来欣赏主讲人的精彩演说。从而提高学生“听”与“说”的能力。在该课题学习,学生将经历观察、触摸、阅读、调查、搜集资料、朗读、辩论等语文元素学习,利用啪啪、为你读诗、荔枝电台等数字媒体发布自己的作品、进行交互式评价,让学生从分享中获得自己创作的成就感。该课题开发,将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品德教育、历史教育内容。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儿童剧场”项目。在儿童剧场,学生除了将剧本进行生情并茂地朗读,还可以通过表演等各种形式,把脚本展示得淋漓尽致,使故事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在此课题学习过程中,从语文学科素养来看,学生首先需要确定课题主题,分工搜集材料并制作脚本,合作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展示,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并再次修改完善。而整个剧目的完成,必需在视频、音频、灯光等数字媒体的参与下,进行整体推进与完善。在舞台布景的过程中,又将考验学生的美术功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校园微电影项目:它是一个微型的舞台,学生是导演、是演员、是摄影师、是策划者!在确定研究主题后,学生分工设计脚本、查阅资料、然后用PPT、小影、初页等软件以微型电影展示自己的课题成果,同时可以在微信、QQ群、微博、网站等其他数字化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让课题成果得以扩散、推广。课堂内外皆是舞台,在微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在设计脚本、合作表演中提升了写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后期修剪制作中提升了信息素养、提升了音乐和画面的审美能力!

 创意广告项目。创意广告是指学生通过独特的技术手法或巧妙的广告创作脚本,更突出体现某种产品特性和品牌内涵,并以此促进物品的推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或合作地利用软件设计自己想推广的物品,设计好后采用3D打印完成样品,然后有创意地设计广告脚本,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广告策划和拍摄,形成独特的广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不断思维中不断提出新问题和想出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思维,培养了学生创造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策划能力!

 巧手工坊项目。动手创造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发学习者语文学习的潜能,赋予个体特殊的体验。通过数字媒体,讨论、设计、制作、展示等一系列的活动,对学生无疑有特别的内在吸引力。制作的新奇和不确定性,更赋予个体特殊的体验。根据小学生爱涂画的特点,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整合,小组学生先通过讨论确定研究课题,接着进行分工合作,根据研究课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创作,甚至是进行整本书的制作,然后展示自己的课题成果。因为有了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所以可以在平板电脑上进行创作,可以用绘图软件绘制,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精彩照片,并配以生动的文字,制作成电子书,最后再将制作成果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QQ群、论坛等形式进行展示,传播途径更加多元,别人的评价和肯定对创作者更有激励作用。

3.基于数字化环境,探索“课堂交互学习”“课外自主学习”和“APP辅助教学”三大学习领域中,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范式及其实践策略,从而改进学生课堂学习评价,促进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

(1)课堂交互学习研究内容一览表

时间

地点

活动主题

或研究专题

课堂教学内容

1

2016.4

数字化教室

青果在线平台培训

平台使用

2

2016.5

数字化教室

新技术分享沙龙

希沃助手、小黑板

3

2016.6

数字化教室

基于青果在线的语文个性化学习研讨

袁静《埃及的金字塔》

4

2016.9

多功能大厅

微课制作培训、竞赛

微课助手的使用

5

2016.10

数字化教室

数字化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研讨

花苏梅《秦兵马俑》

6

2016.12

二楼会议室

数字化理论学习

新建构主义与创客教育

7

2017.2

田家炳初级中学

专注信息技术研究打造高效智慧课堂

教育教学APP专项学习

8

2017.3

四楼多功能大厅

 技术打开教学新天地

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的潘总分享小黑板

9

2017.4

网络学习分享

数字化理论学习

多元学习理论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应用研究

10

2017.5

扬善楼观摩教室

数字化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研讨

张瑜《小猪变形记》

左菲《地球和他的七个兄弟》

11

2017.6

二楼会议室

教学APP培训分享培训

尚学趣平台

12

2017.9

网络学习分享

数字化理论学习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研究

13

2017.10

二楼色彩教室

新技术微格课堂教学大赛

顾隽《江南》

朱鹏伟《清平乐》

14

2017.12

扬善楼观摩教室

技术与语文的有效融合

常州市信息化能手一等奖获得者来校讲学

15

2018.3

网络学习分享

数字化理论学习

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细节描写教学模式探究

16

2018.4

二楼色彩教室

数字化环境下语文习作教学研讨

李婷《长征》

沈晶《恐龙》

17

2018.6

二楼会议室

中期评估会议

课题研究成果整理

18

2018.9

网络学习分享

数字化理论学习

网络环境下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19

2018.11

三楼星光大舞台

省级课题中期

评估现场会

省青果在线课题中期研讨活动

20

2018.12

二楼色彩教室

数字化环境下语文个性化学习研讨

朱金花《朱氏寻根之旅》

张瑜《荷叶圆圆

21

2019.3

网络学习分享

数字化理论学习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2

2019.5

二楼色彩教室

数字化环境下语文个性化学习研讨

胡洁《探索恐龙世界》

23

2019.6

数字化教室

APP运用研究

知识圈使用分享

24

2019.9

网络学习分享

数字化理论学习

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细节描写教学模式探究

25

2019.10

二楼色彩教室

数字化环境下语文个性化学习研讨

花苏梅《父爱之舟》

26

2019.11

四楼多功能大厅

技术助力成长

黎加厚教授来校讲学

老师们通过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开展研究课的形式,对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式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以课题组为依托,分类研究的学习模式。

2课外自主学习个案研究

数字化环境的媒体平台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支撑,它可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表达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课题组的朱金花老师执教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朱姓寻根之旅》,把ipad平板运用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尝试,不但改变了学习工具,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更构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更提升了他们多样化的表达能力。

 案例一:《朱姓寻根之旅》课例的教学片段

哪一组先来说说,你们围绕“朱姓”展开了哪些研究?各小组展示自己研究的主题。

哪一小组先来交流?

①写一写“朱”字的演变。(一学生在黑板上贴上书写的“朱”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到现代字体的演变的作品,一学生用平板播放跟书法老师张玲珑学写字的视频)。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在平板上学写。

②朱姓起源(图腾)、分支、人口分布(图表演示)(2-3组学生补充介绍)

※“朱”字起源:在《说文解字》中,“朱”原意指靠近树心的那一块地方,树中心是发红的。因此,朱的本意就是红褐色的意思。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间的“朱”,就是指红褐色。

※ 我对“朱”字起源还有补充:出示蜘蛛图腾,“朱”姓的图腾是一只大蜘蛛,以前也写作“邾”。关于朱元璋和蜘蛛,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我想和大家讲一讲。

另一学生补充:蜘蛛图腾其实和西周时期的邾国有关,因为古人对神秘的东西都很好奇,也十分崇拜,所以作为五毒之一的“蜘蛛”就成了邾国的图腾,接受他们的膜拜。

※我们组做了一个朱姓分支的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朱”这个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少数民族改姓”。(生播放微视频介绍朱姓分支来源)。

③介绍朱姓名人(朱元璋、朱温、朱熹、朱耷、朱自清、朱光潜……)

师:了解了“朱”姓的起源,我迫不及待想来说说朱姓的名人了。我知道一位朱姓名人,保证你一听到他的名字就会觉得如雷贯耳,他叫“朱八八”,也叫“朱重八”,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朱元璋。

师:朱元璋的名字又是谁给他改的呢?(谐音:诛元璋,璋是一种开过刃的玉器,很锋利)

另一学生利用平板出示介绍朱元璋的PPT:朱元璋出身平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布衣夺得政权的帝王,开创了大明王朝。朱元璋一生在政绩方面颇有建树,他借鉴汉初经验,实行轻赋薄税,休养生息的政策。重农桑,兴礼乐,褒义节,崇教化,创立锦衣卫,实施中央集权,朱元璋对于贪腐极度厌恶,缔造了中国历史上100多年的廉政时代,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

思考: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已经完全改变,只是作为活动的帮助者、支持者,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在研究成果展示之前,他们需要团队合作分工,有的查找关于朱姓的起源,有的寻找朱姓的名人故事,还有的进行资料的删选、整合,组长负责作品的完善,每位成员都有任务,目的明确,让个体创作与整体协调得到了很好地统一。

这一展示环节,教师的放手不等同于完全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创作。这个班的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就加入了学校的ipad智动课堂的学习小组,学生能够熟练操作ipad,并对ipad的一些学习小软件运用自如,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充分放手让他们自由创作。

在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过程中,他们边玩边学,兴趣浓厚,现场学生创作时十分投入,展示自己的作品时,落落大方走向讲台前讲解,用小影制作的微电影、图文、音乐结合的ppt以及电台展播等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既给了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创作的空间,又锻炼了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一堂研究性学习课让他们印象深刻,利用平板电脑创作、现场展示、点评互动的优势也一目了然。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又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利用平板开发学生喜爱的班本课程,把语文课堂从课内延伸至课外。

案例二:平板支撑下的班本课程开发《创意活动》

1、创意活动之“美食篇”——关注内容的趣味性

“民以食为天”,吃穿住行,吃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学生亦是如此。谈到美食,学生的话题总是滔滔不绝。因此,我们结合综合实践课,开展了“我和水果的故事”创意摄影大赛,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ipad拍摄下自己最喜欢的水果进行故事创想,再配以文字,创作微型日记。活动开始,学生兴趣盎然,纷纷结对进行创作。有的学生利用ipad负责给水果“美容化妆”,让水果华丽丽变身,成为一个个有故事的生命。有的学生负责拍摄,照片处理,新技术的支撑让这次活动变得声势浩大,吸引了众多其他年级的“粉丝”。我们商量过后,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打印出来,挂在校园展示。(我们的活动照片见图)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对于这样的创作却兴趣盎然,为图片设计的文字具有生命力,让人眼前一亮。应该说这次有关水果进行创作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成功的,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是朝着多样化表达的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之后,我们又结合当地的饮食文化特色,举办了“舌尖上的美食”活动。学生纷纷利用ipad搜集美食资料,有溧阳扎肝、常州麻糕、焦溪扣肉等,有的还利用周末专门跑去常州麻糕店拍录常州大麻糕的制作过程,再配以文字进行介绍,水准虽然难比“舌尖上的中国”,但学生对制作工艺的介绍绝对接近了专业水平。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六年级上册习作三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家乡美食的作文,有了这次美食活动的前期积累,学生写起来丝毫不费吹灰之力。平时写作困难很大的学生也都言之有物,有的甚至还把图片打印出来附在作文之后,图文结合,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两次美食活动的举办,学生收获很大,很欣喜看到学生习作能力有这样的转变与提升。

2、创意表达“探究篇——探寻题材的科学性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创新与探究永远是他们追逐的脚步,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对于科普探究类的内容也是充满了兴趣。但科学类的活动题材,仅有趣味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他们动手实践来揭示原理。为此,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有“鸡蛋撞地球”、 “真巾不怕火炼”、“水上飘针”等等。其中在“鸡蛋撞地球”活动中,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PK”。活动初,他们自己利用ipad查找资料,研究什么样的装置才能减少落地的冲击,他们一次次尝试,有失败也有成功,每一次的尝试都会用好ipad进行拍录,再进行总结。有的给鸡蛋穿上了“降落伞”,有的给鸡蛋裹上厚厚的海绵衣,还有的用上三角支架等,为了实验的成功,他们群策群力,比赛的场面相当火爆。这次比赛完后,每个人都想把实验过程中创作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于是我们又举行了专门的分享大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学会探究,学会科学辩证地思考问题,我想这就是数字化语文研究性学习范式给孩子们最好的馈赠。

3)APP辅助教学个案研究

案例一:《新技术辅助微作文》片段

趣味素材走进课堂趣味,顾名思义,就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点燃他们的写作热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充分发挥APP软件的功能,引导学生进行创意作文研究。

第一、音乐剧。自然界的声音美如天籁,只要用心去聆听,孩子们就会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美妙! 于是音乐变成了她引导学生微作文的素材之一,她经常让孩子们闭目凝神倾听一段音乐,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故事创编。

费莹同学听了《窗风的话》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沙沙沙——”下雪啦!下雪啦!大雪纷飞,窗外的屋顶上盖了一层棉被,大树披上了洁白的衣裙,粉妆玉砌的白色国度瞬间出现了。“叮铃铃”突然间,圣诞老人的坐骑麋鹿拉着雪橇出现在我的面前了,我一跃就坐到了雪橇上,哦,小鹿带着我在天空中逍遥着奔跑着,真开心啊!

音乐给了孩子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他们的文章也天马行空,无奇不有。

第二、创意画。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力。教师出示“鲜花”“蜜蜂”“青蛙”“天空”等词语,让学生利用平板上的画图软件根据词语想象作画,然后把图画内容表达下来,使文字与图像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习作兴趣。

第三、编童话。利用课件出示一些玩具图片,或者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发挥想象,编写完整的童话。然后引导学生用Papa或荔枝电台分享自己小组的故事。

多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写作兴趣,声图文合一入境来,技术给学生写作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2)体味——声图文合一入镜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鲜活的生活,只要细细体味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就有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于是利用技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

第一、炼就“火眼金睛”,打造文章细节。学生只有用热爱生活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有生命力的习作来。于是在课堂上老师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平板拍下实验的过程。然后播放视频,再适当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写出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习作。例如:在玩《水上漂针》的实验时,两个孩子们用平板拍下了老师进行实验的过程,而后边放视频边进行指导,孩子们不仅看清了实验过程,也关注了老师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文章写得生动多、有趣多了。

贺嘉宁同学这样写道:

只听袁老师大呵一声:“今天,我要学诸葛亮,借一借东风。”说完便像打太极似的左右开弓,挥舞双臂,然后“啪”的一声把两手合在一起,大幅度地转了几圈,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变出来了一张餐巾纸。我们看后惊叹不已,老师还真像一个魔术师。最后老师捏起针,在纸上擦拭了几下,然后向针吹了一口“仙气”。

视频的重播、暂停,让学生观察更为仔细,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对人物的细节刻画也更加生动传神!

第二、注重身临其境,进行创意表达。记得在进行《小桔灯》、《花样吃薯片》、《筷子翻书》等体验活动时,老师引导同桌学生互相合作,一人体验,一人拍摄,然后合作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于是印象笔记、QQ、微信、啪啪、微电影、荔枝电台……微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了我们以往的写作交流方式。图文并茂、音视频合一,技术激发着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也改变着微作文的存在方式。同样是经历了制作小桔灯的过程,学生表达却是异彩纷呈:有的用ppt以童话形式叙述小桔灯制作过程,有的用动感的微电影展示过程,有的以简洁的现代诗歌来展现,有的居然联想到了《西游记》般的章回小说、小古文……

果宝取灯记之第二章 皮肉之苦(潘杰鑫)

师徒四人继续前行,上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俗话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才走了一半,一个巨大的妖怪就拦在了他们面前。那妖怪举起手中的大斧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划师徒四人脸上划了数刀。说来也怪,那妖怪别的没划,偏划了一张嘴,两只眼。师徒四人各拿刀枪,上去还击,结果败退下来。师徒四人见大事不妙,三十六计,走为上,逃!他们跑了一会儿,逃出了妖怪的魔爪。

花样吃薯片  古文版  (陈奕菲)

吾见其昂首,悠哉悠哉地跳眉舞,犹时时微动首,薯片遂束手滑足目之间。因,吾尽力耸鼻,而其如一少年者坚而粘于吾之面,急如焚,恨不手赴。吾小心颔首,其滑于吾鼻梁。后,吾又高高翘口,且力大,使薯片能滑足口。急食不热腐,吾正势少休,一阵乱吐舌,歪打正着于遂得薯片。

案例二:学酷i信助力课外阅读

探寻:i信,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提升的最佳路径

2016年初,随着常州市惠民工程“青果在线学校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这一全国规划课题的申报与实施,“青果在线”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i信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促使学生深入阅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合理利用APPi信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i信让语文课外阅读进入了全新的境界,课外阅读作业不仅得以落实而且高效,还激发了学生更为强烈的阅读兴趣。所有的问题在这里迎刃而解,带来的变化令人惊喜。

夏丏尊曾说:“课外读书,原是好事,但乱读是不但无益而且有害的。”图书浩如烟海,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读之书也应有所区别,因此书籍的选择要先易后难,要循序渐进。那么什么时候推荐阅读最为有效呢?我在班里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们都是每天作业完成后有时间才开始阅读的。于是我便找准时间点阶段性地利用i信的“通知”功能向学生推荐有益书籍。例如:推荐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时我出示了堂吉诃德的照片,旁边附言:同学们,你认识这个奇特的人吗?他一方面脱离现实、爱幻想,企图仿效游侠骑士的生活;一方面心地善良,立志要铲除人间的邪恶。他三次外出历险,做出了很多可笑的事情,想知道他的那些可笑的事情吗?那就轻轻打开塞万提斯写的名著《堂吉诃德》吧!相信你一定会笑得肚子痛哦!i信的传递让有趣的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予孩子们一股阅读的力量,更点燃了他们坚持阅读的激情。当然,阅读推荐还是相互的,学生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就这样大家把彼此阅读的好书广泛分享,书香氛围越来越浓厚!不过,在指导阅读时,教师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课标要求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目。如低年级学生可阅读浅显的图文并茂的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随着识字量的增加、理解能力的提高,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等。总之,i信阅读推荐让教师的阅读指导更有实效、更有力量。

借助数字化的现代媒体,老师们在课题组的统一引领下展开切实有效的研究,大家既有共同的目标,又有各自研究的不同方式,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变成多元,收获的不仅有各类知识,更学到了现代媒体的技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收获与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形成了对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范式理性认识

我们课题组教师自课题申报后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并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课题展开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范式的理性认识:

在移动互联时代,全新的社会语文生活大背景下,从语文学习的主体出发,进行个性化学习范式的实践与研究充分挖掘人与技术、学习与技术、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出发进行语文整合教学,力争做到以人为本,关注语文学习中的人,关注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2. 切实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我们追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从教育思想、体系建构、实践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推进,进行语文个性化学习范式的探究。学校不仅邀请各级专家来校讲座,还经常组织老师外出学习,让老师开阔眼界,受益匪浅。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为多样的学习工具。多元化的平台打通了课堂内外,学习、交流、互动、展示不再被时空所束缚。微课的兴起、制作和使用更加丰富了教学手段,切实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

3. 探索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教学范式。

    几年来,课题组老师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逐渐形成有一定模式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范式。

1)数字化环境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范式。一是基于任务的自主合作探究。二是基于核心问题的交互合作探究。三是基于应用实践的拓展延伸。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单,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供支持学习的一些工具、资源或资源线索,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分享与讨论。

    2)数字化环境下探究性课外阅读教学范式。我们通过实践,形成“问题引领-阅读探索-分享发现”的基于新媒介的课外阅读新思路。有创意的多渠道读书成果展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味。

    3)数字化环境下的习作创意表达教学范式。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熟悉的、特别的事情和场景,在多样化的社交平台上发表作品并和同伴一起分享交流,形成“生活体验-平台表达-互动分享-聚焦问题-修改提升”的作文教学新生态。

(二)实践成果

1. 完成了服务课题研究的环境设计与环境改造

1)建立数字化教室、全方位录课教室,把技术的作用最大化,利用专题网站、青果平台、智慧课堂、希沃助手、QQ群、个人反馈系统,构成了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主题资源的有效运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2)我们的语文课堂在青果平台的支持下,在各种新型软件的熟练运用下呈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样态,基于学习任务单的“自主学习—交流分享—成果展示”成为语文学习的常态,学生利用工具和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选择多元、方式多样。这样的学习,促进了资源的整合,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2.课程研究的物化成果

本项目着力探索在数字化环境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范式的实践研究。研究团队的语文老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专业素养得以提升!实验班的学生呈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风貌,乐于表达、善于思考、热爱探究。此外,校本课程微电影班的学生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超强的动手能力,多元化的表达效果都使人感到欣喜。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广,我们项目成果的辐射与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1)教学设计与课例在省市区各级范围内频频展示,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其中袁静、花苏梅老师执教的《埃及的金字塔》、《秦兵马俑》得到了听课领导的一致称赞。张瑜的《小猪变形记》,左菲的《地球和他的七个兄弟》,顾隽的《江南》,朱鹏伟的《清平乐》,李婷的《长征》,沈晶的《恐龙》,朱金花的《朱氏寻根之旅》,胡洁的《探索恐龙世界》等十几堂实验课都在市、区范围内展示。由研究团队老师制作的微课也频频获奖,袁静老师的微课《神奇的汉字》获省三等奖,花苏梅老师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获得武进区微课评比一等奖,胡洁老师的作品《识字的方法》、《的地得的故事》获得武进区微课评比二等奖,黄屹慧、顾隽、沈晶、李婷、蒋丹等老师制作的微课美观、大方,质量高,运用于教学,效果突出。

2)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呈多元化展现。袁静、花苏梅、朱金花、胡洁等老师的信息技术论文纷纷发表或获奖。其中袁静老师论文《青果:突破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获得常州市论文评比一等奖,《数字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发表于《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研究案例《快乐童年之小桔灯》获得常州市案例评比二等奖。花苏梅老师的论文《基于“青果在线”平台,让游戏课堂深入人心》发表于省级刊物《吉林教育》,《巧用荔枝电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发表于省级刊物《课程与教学》。在2017年“青果在线”课题研究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中,张瑜老师的作品《小猪变形记》获得视频类一等奖,朱金花老师的作品《花样吃薯片》获得案例三等奖,袁静老师的《快乐童年之小桔灯》、花苏梅老师的《游戏课堂之秦兵马俑》获得案例类二等奖……袁静老师多次开展市、区级专题讲座,如《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多元活动,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智联生活,慧出精彩》等。她还远赴海南送培,做了《新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效融合》、《无问西东,笃行致远》等专题讲座,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向兄弟学校教师辐射。

团队里的语文教师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收获着、成长着,团队研究的氛围日益浓烈,为我校教学研究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