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基于做中学的小学“智数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展示 > 基于做中学的小学“智数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课题申报

课题评审书活页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顾红亚  发布时间:2020-05-13  浏览次数:

十三期课题评审书活页(2019年)

课题名称:

    基于做中学小学智数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限8000字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做中学:就是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学习一般是通过学生提问教师提出一个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学生运用全部感官主动探究发现,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继而不断地探究中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型做中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强调他们在发展中的体验和交往,重视操作探究,关注自主建构。

智数学:智,包含智慧、智能双重含义。智数学,是以做中学为主要特征,强调以数学课程启迪学生智慧,用智能方式变革学习样态。前者关注“基于数学课程资源的统整与创新,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后者关注“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开发或应用,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小学“智数学”课程:是围绕国家课程的智数学实施,重在开发便于学生实践体验、自主探究的课程资源,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思维、积淀智慧为目标的数学课程。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我国很多数学教育者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等领域,进行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董林伟老师等主持的教育部规划课题《初中数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张数学实验是通过动手动脑数学的一种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运用有关工具(如纸张、剪刀、模型、测量工具、作图工具以及计算机等),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一种以人人参与的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验证或探究活动。并提出了数学实验的6种基本类型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素,实验教学的一般模式和评价方法。数学建模紧密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从熟知的、感兴趣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出发,去思考、研究问题,从做中学,使数学学习成为有意义的行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王永春老师在《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三)》一文中这样阐述:“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从广义角度讲,数学的概念、定理、规律、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都是数学模型。” 他认为,建立和求解模型的活动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有不少数学教师提出了智慧数学、情智数学等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和成果。广东省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先生出版了《智慧数学课》一书,详细阐述了他的教学思维的实践策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民著述的《智慧数学》一书,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智慧,数学造就智慧人生。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陈士文,主持了教育部规划课题《“智慧数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从教学层面,对“智慧数学”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构建智慧数学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特级教师徐宏臻提出“情智数学”课堂研究与实践,主张“情趣飞扬,思维绽放,智慧流淌”的数学课堂教学。

这些研究经验与成果,既支持了我们构建智数学课程的信心,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思想和经验。但无论是智慧数学、还是情智数学,这研究都侧重于数学教学特色彰显的实践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基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和开发。智数学,所体现的是反应课程的特性:聚焦思维、融合智能、提升素养。所承载的是关注生命的成长:符合学生学习需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基于课程资源的统整创新,优化学习内容。

    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小学“智数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创新的环境中主动领悟知识,形成创新思维,善于科学探究,自主获取问题解决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习得,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满足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需要。

    2.做中学理念下的课程实施,丰盈学习过程。

    在当下,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要”的数学素养,成为了数学课程核心价值。这意味着,数学学科价值取向已经由“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小学“智数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其终极目标及核心价值就是更好地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创设适合于小学生的、能亲身实践的、重在自主体验发现的数学课程,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好奇心、拓展想象力、激活创造力,让教师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程设置综合能力。

    3.基于技术平台的开发应用,转变教学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要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当今社会正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超强交互性、参与性,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即时性等特点,推动者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小学“智数学”课程实践,还结合信息技术、互联网+环境,智能化开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培养学生个性化数学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加速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使学校的数学学科课程建设,真正服务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与环境支持,让学生学有智感的数学,激发自学意识,激活个体潜能,培育当代公民科学精神素养。基于上述思考,本课题主要拟定如下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基于做中学理念构建适切小学生生命成长的“智数学”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数学课程实施的整体创新,打造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特色品牌

    2.通过智数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激发并培育小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力和学习力。

3.通过“智数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促进学校数学课程特色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激发教师探索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研究内容:

围绕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确定如下研究内容:

1.“做中学”和“智数学”的文献研究。

     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逐渐理解和理清“做中学”、“智数学”的核心内涵和价值诉求,明确相关研究要求,为接下来基于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的目标构建、内容开发、课堂研究和实施评价等实践研究打好理论基础。

2.小学数学课程的现状研究。

    国家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要求相对统一使学校现有的数学课程,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基于做中学理念,开发适切小学生生命成长的“智数学”课程,对原有的数学课程进行拓展和延伸,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3.基于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目标的建构研究。

    基于做中学理念,以“智”为主线,从智力(知识)、智能(技能)和情智(情感)三个维度,形成“阶段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四级目标串,并按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研究建构各有侧重的课程目标要求

4.基于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内容开发研究。

基于做中学理念,立足“数学意识、数学能力和数学价值观”三个方面,设“学科通识、思维拓展、文化体验、创新活动”四大领域,分层创设与目标相适宜的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体验和交往,关注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展开,最终形成适切不同年级的系列化的“智数学”校本教材。

5.基于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做中学理念,探索小学“智数学”课堂教学范式。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主体,着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探索富有思维活力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和教学策略,并合理设置实施时间,保障“智数学”课程实施的课时需求。

6.基于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实施评价研究。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利用动态化的定性评价和智能化的定量评价相结合方式,对儿童的学习轨迹做不同程度的数据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策略,进而对“智数学”课程进行及时的调整、教材习材的重组、课时的分配等等做出相应改变。

研究重点:

1.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目标建构研究

2.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内容开发研究

3.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实施评价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通过文献研究查找 “做中学”和“智数学”相关的论文和课题资料,借鉴并学习,从而明确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从而制定总体的实施方案。然后通过调查研究和多次的文献研究,了解本校数学课程的实施现状,并根据课题的研究重点,细化研究目标,选择适切的研究内容。通过行动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流程,精化教学模式。通过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不断地对“智数学”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各方面进行反思分析、评估调整、提炼成果。 

 

 

 

 

 

研究过程:

本课题计划四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4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6月—12月)。学习有关理论,起草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构建研究网络。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201—2020年6月)。课题核心组和各备课组,对‘智’数学校本课程体系的基本含义、原则、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开展广泛的实践观察,在这基础上分工负责,研究制定课题的总体实施方案。并组织研究小组和相关的骨干教师对方案进行研讨论证。同时分批分层组织相关老师开展专业培训活动。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207月—20226月)。组织和指导研究小组付诸行动,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同时各备课组长在研究校组内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开展实验。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27月—2022年12月)。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既做好结题鉴定准备工作,又在本区域宣传推广。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研读有关文献材料和经验介绍,对核心素养、智数学、校本课程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制定本课题的的总体实施方案。在方案实施实验过程中,对形成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继续进行理论研究。

2.调研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收集数据,了解小学数学课程的现状,并通过科学分析,发现数学课程设置和具体实施方面的问题。

3.行动研究法。组织和指导各年级研究小组付诸行动,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在行动和实验中学习研究、改革创新、总结反思,不断修正、完善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智数学课程体系。

4. 案例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将分别对各个年级学生、部分骨干教师、部分教学研究过程作为范例,对智数学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经验、课堂实践策略等分析规律,提炼经验。

5. 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交流研讨,有目的地引导教师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促进实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开发研究,

 1.有利于丰富学校的课程内涵,完善课程结构。

由单一的国家课程,拓展延伸出基于做中学理念下适切小学生生命成长的“智数学”课程,让我校的数学课程更加立体化,包容性更强,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基于做中学理念下小学“智数学”课程,注重动手做的探究式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强调他们在发展中的体验和交往,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3.有利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课程开发的能力。

在基于做中学理念下小学“智数学”课程的开发研究中,教师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他只是一名课程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引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可能的创新之处:  

    小学“智数学”课程的实践价值在于打破传统数学学习生态,使学校的数学学科课程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与环境支持,改变学习方式,让他们学有智感的数学,激发自学意识,激活个体潜能,提升数学学习力。主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1. 从“技数学”到“智数学”的理念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不同于传统的数学学习立足于只追求解题技能和成绩提升为目标而言,此项目研究,旨在转变学的方式,提升学生数学智慧,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

    2. 从“纸数学”到“活数学”的认知转变

    数学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所以,数学学习不能脱离于生活实际。而此项目研究,旨在通过充分挖掘生活社会资源,把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 从“冷数学”到“爱数学”的情感转变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再加上传统学习中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很多学生害怕数学,讨厌数学。而此项目研究,从做中学的角度入手,优化教学结构,创设多层次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通过智能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让学生学会数学,爱上数学。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学校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报告

2019年12月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资源库

网络资源

2020年12月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校本教材6本

校本教材

2021年12月









最终成果(限3项)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报告

研究报告

2022年12月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经典案例集和课例集

公开出版

2021年7月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小学智数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集

公开出版

2022年12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 研究力量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勤于学习,是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本课题第一主持人,学校教科研分管校长,武进区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武进区师训专家库成员。1983年生,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常州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骨干教师,常州市名师工作室优秀成员。曾参加江苏省杏坛杯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常州市评优课二等奖;两次参加常州市武进区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都获一等奖;曾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八期立项课题《基于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三材开发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江苏教育》、《新课程》、《常州教师教育》。担任省规划课题《基于美育视野的尚美校园构建研究》副组长,课题顺利结题,多项成果在《江苏教育》、《中国教育报》发表。8次在江苏省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中获奖,有10篇论文在省市区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通过几年的探索,专业水平有较大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能够开拓创新,勇于实践。

2. 研究基础

我校数学组教师,是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八期立项课题《基于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三材开发的研究》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该课题的成功结题,为我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研究基础。近年来,8位教师独立承担了市区级教科研课题研究,相关成果已在省级刊物发表。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

3. 完成保障

物质保证。利用信息平台,建立课题研究互动交流的平台;图书馆、学校专家库的建立,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指导提供了广阔的信息源和理论基础。我校拥有本地区最好的艺术教育设备,校园网、学校电视台等设施健全。学校网站是常州市十佳网站,为实验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保证了实验活动的进展。

时间保证。开展以理论学习、专家引领、教学原生态案例、教学沙龙、课堂观察、教学思辨、网络论坛为主的校本研究,实现资源共享与智慧分享。

制度保证。建立五会制:学习会、研讨会、座谈会、汇报会、交流会。目的是为了了解情况,宣传信息,推开经验,解决问题,使研究成为动态的滚动式发展。

人员保证。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经历过其他课题的研究。同时还聘请常州市教科院潘晓福副院长、龚国胜主任、王俊所长,以及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朱晓承主任、钱新建主任、伟中主任,组建研究导师团,引领和指导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另外,学校有完善的教科研资料设备和技术支持,科研手段先进,我们坚信有能力完成本项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