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刘海粟小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研究成果
功在课前 效在课堂
 

功在课前   效在课堂

——浅谈“先学后教”中学生个性化预习的指导

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黄屹慧

  内容摘要“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先学后教”模式下学生自学的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前导,也是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为接下来有的放矢的听课学习做好准备,提高学习效率。而个性化课前预习,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基础上,运用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现有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下一节语文课的内容进行独立的阅读思考、搜集材料、合作交流等。个性化课前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智能,是生动活泼的阅读教学的前奏。

关键词】先学后教   个性化预习    层次   实效   多元

 

一、思——细观预习“异化”之现状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良性行为,又能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有些语文课前预习只是流于形式,其要求大同小异或千篇一律,不尊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忽视学生学习中“吃不饱”“吃不消”“不爱吃”的现象,导致语文课前预习收效甚微。细细观察现今的中高年级语文预习现状,几种“异化”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形式单一化   

当预习穿上了统一不变的制服,学生对于它的态度将由新鲜逐步转为无奈直至厌烦。通常的预习作业无外乎以下几种: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写出生字词的部首与音序,解释词语,分段写段意,概括主要内容,质疑问难,查找资料等。一课如此,课课如此,形式“单一化”导致了学生的“不爱吃”。

2、内容膨胀化   

在讲到的“形式单一化”的同时,其实,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将所提及的预习作业写到本子上,学生的作业负担之重可想而知。从抄抄写写,到翻查字典,到读读课文,看似简单,但是全部做下来,学生需要在预习作业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是令人震惊的,内容“膨胀化”导致了学生的“吃不消”。

3、答案虚假化

学生对预习作业缺乏新鲜感,直接导致的就是学生的一种应付心理:不就是这老几样吗,一本《课课通》就可以独当一面了。很难想象,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难度的课文,都以不变的形式去做预习,学生怎能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期待?  

 

二、行——探索预习“个性化”之途径

语文个性化课前预习,即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基础上,运用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现有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下一节语文课的内容进行独立的阅读思考、搜集材料、抄写撰写、合作交流等,并自行设定预习的时间、内容、数量、范围、方式、成果展示等。个性化课前预习应具备三个特征,即独立的阅读并思考,独特的体验并表述,独到的见解并创新。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预习内容层次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感,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个性化课前预习,就是教师多方位、多层次提供预习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甚至时间等客观原因,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基础上,运用独特的情感体验自由选择完成。

1、基础类——字词句篇

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入手,循序渐进。

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

2、选择类——导学单

预习要体现因人而异和因文而异的原则。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没有形成预习的习惯,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预习的重点和难点及预习的内容。预习的内容包括:需要学生课前查阅哪些资料,了解哪些知识,课前需要阅读哪段短文,需要理解哪些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实行“先学后教、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科学合理有效地预习课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根据教材特点及每单元的训练目标,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水平的特点,设计了“预习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水平等自主选择内容完成预习。下面是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情设计的一份导学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一、课前导学:

1、资料收集

1)李时珍: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与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2)《本草纲目》:世界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共记载了1892味药。它涉及药物学、天文、植物学等领域,堪称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2、比一比再组词

详(            扯(            订(              徒(      

样(            址(            钉(              陡(      

祥(            耻(            叮(       

3、解释带点字

残垣断壁:                          成年累月:                      

若有所悟:                          晓行夜宿:                      

二、课中提升:

1、课文主要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不顾年岁大,为修订《本草纲目》                  的事迹,体现了李时珍      的精神。

2、照样子写词语:

笔墨纸砚:琴棋书画   亭台楼阁   锅碗瓢盆   生旦净丑

断垣残壁:枯枝败叶   青山绿水   明月清风   冰天雪地

3、续写:

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胭脂草,可以 治虫咬伤         ,可以               

三、课后拓展:

1、我知道的中草药有:甘草    白术    当归    人参

2、我知道的名医有:华佗——“外科鼻祖”     扁鹊——“医祖”

四、预习中我的疑惑:                                             

学生根据导学单上的内容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内容进行预习整理。如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完成第一题,能力中等的完成一、二题,能力强的完成所有预习题。(横线标出的是学生写出的答案)

当然,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以及每个单元不同的训练目标,导学卡的设计重点也不同。新教材文章体裁丰富多样,有的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简练、清新,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爱读、爱看,也有感悟,那么重点可放在朗读上;有的课文内容较深,离学生生活较远,不易理解,学生缺少情感体验,重点可放在资料的查找及质疑问难上……如《虎门销烟》这篇文章,学生对林则徐的生平缺少必要的了解,对文中的历史事件认识也不是特别到位。于是我就鼓励学生上网查询有关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的资料。课堂上,学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既增强了他们对文中主人公的感性认识,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架设起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又培养了学生查找、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拓展类——延伸写话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更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为了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引导、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用内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引发感悟,促进理解。

在教学《开天辟地》一课前,我鼓励学生提前思考:(1)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变成了什么?(2)给这些句子换一种写法,更好地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3)你仿佛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发挥想象,跳出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学生通过预习,用心思考,写出了这样的句子:

——抬头看天,飘动的云格外洁白,

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沐浴着太阳和月亮的光芒,

我知道,这是盘古的双眼

——遥望奔流不息的江河,

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血液

——地面上纵横交错的道路,

我知道,这是盘古粗粗的经脉

——风景各异的四季,

我知道,这是盘古起伏不定的心情

……

写得多好呀,这些源于学生最纯的感悟,不正是老师原本上课要传授的吗?学生自由选择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课前预习,已经为阅读教学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会归沧海助波澜——预习方法实效化  

1、以“读”为主   整体感知

孔圣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主预习时,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读破句子,并能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古代著名文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读书,不但能收获知识,还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发现问题,并把这些东西带进课堂,与同学分享,与老师交流,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着巨大的作用。

2、以“写”为主   记录摘要 

不动笔墨不看书,培养学生“圈、划、批、注”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对书圈、划、批、注。圈的是读完课文后还不太记得住的生字,重要的词语。划的是课文的重点句、重点段。批、注的内容是阅读的领悟和思考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预习的具体情况,用铅笔标在书上。到了阅读课上,老师讲课时的重点可以用红笔圈注。这样下来,每个学生的书就是一本集参考、笔记和各种知识的全面资料书了。个性化课前预习的“圈”“划”“批”“写”,是阅读教学的“犁铧”、思考的种子,在耕耘过的土地上就能更好萌发。

3、以“学”为主   查阅资料

在预习时,学生对于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可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现在,电脑已进入大多数家庭,我便利用一定的时间教会学生如何在网络上查阅资料。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查阅与课文相关的作者资料,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收集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同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重点,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以“思”为主   学会质疑

“学贵有疑”。有些学生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思考,导致有的学生不想、不会提问题。针对这种心态,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然后教给他们提问题的方法:a、从文章的课题入手提问;b、根据课后习题提问;c、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问等。同时可以把疑难问题记在导学单上,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质量。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纷纷开动脑筋找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的。在此基础上,我对他们认真的态度给予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并小组加分,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解决简单的问题,提出有价值、有思维深度的问题。

(三)春风化雨润无声——预习评价多元化

学生进行个性化预习后,教师如果不做评价,那么它潜在的价值就无法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以便发现学生的成绩与不足,指导学生不断改进与完善。

1、检测评价——恰如其分

在进行个性化预习之后,课堂上的前5分钟,我会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用互评的方式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的交流以字音、字形易错字为主;朗读检查可以用分小节轮读或者分角色朗读等小组喜欢的方式进行检查;课文主要内容以一个同学发言,其他同学相互补充、修改的形式为主;交流资料因为受时间限制不进行交流,交流完后,小组对每个成员的预习情况进行粗略评价,分ABC三个等次。

评价流程如图所示:

 

朗读课文

 

交流阅读感受收获

 

生字交流

 

   

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流检测,最后小组内进行预习成绩评定。

检测评价,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预习落到了实处。学生在交流时完全暴露了自己预习的结果。因为必须交流,所以预习作业再也没办法打马虎眼,而且还要接受同学的评议,取得了相互监督的效果。同时实现了思维碰撞、结果共享,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原有的静态学习结果,使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又深入了一层。

当然,在小组检测互评时,教师可以着重对一个组进行旁听,适时点拨评价,促进评价的恰当与有效。

2、导向评价——点石成金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学生通过课前个性化的预习,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并不完善。教师要灵动地抓住学生的“实然状态”,弹性地变奏流程,纳入横节生枝的信息,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达到更好地预习、交流效果。

如我指导预习《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一位学生在预习后提出:“外国学生嘲笑徐悲鸿,说中国人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他觉得外国学生说得很有道理,因为他从资料中了解到中国当时非常落后,中国人被人看不起是正常的……面对这种“个性化”观点,我明白学生仅仅是资料的“叠放”,还没有课文内容的“整合”。于是,我这样评价引导:“看来你是个有心人,预习时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较到位。如果能结合课文来谈谈观点,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随后安排时间让孩子们读课文,结合后文外国学生的“鞠躬、犯错、有眼不识泰山”等词句进行对比思考,学生感悟到了徐悲鸿的刻苦勤奋与爱国情怀。

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观点时,教师没有否定,而是巧妙引导学生把预习资料与课文整合理解,让师生在互相接纳中获取最大的教育教学效益。教师正确地评价,理性地引导,定能启迪学生的知识和潜能的开发,情操的陶冶和价值观的形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3、激励评价——润物无声 

对于不自信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的是激励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预习反馈中,灵敏地捕捉到闪光点,给予鼓励,把爱的春风吹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激励下,肯定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增强自信心,从而使个性化预习更高效。

如预习《雾凇》一课时,我在导学单上安排了“你所了解的‘四大自然奇观’”,课堂交流时,一位女生举起手又放下,犹豫中带着一丝期盼。这是一个平时比较腼腆的孩子,看着她欲言又止的神情,我微笑着请她回答。她带着自豪说“我预习时上百度搜索,查到了一些资料和图片。”我抓住时机,邀请她上台介绍。当她流畅地介绍了“吉林雾凇、云南石林”后卡壳了,脸上显出一丝尴尬。我给予她真诚的表扬:“谢谢你让我们了解了许多课外知识,相信在你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一定会踊跃来介绍的。”同时给她们小组进行了加分。女孩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人都有被尊重的渴望,都需要生命的呵护。“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在该学生“手足无措”时,教师没有责难和漠视,而是尊重和理解,一句句洋溢关爱的话语“谢谢你……相信在你的带动下”——如和煦的春风融化学生内心尴尬,催开学生的生命之花,维护了学生的自尊,让学生重拾“面子”,重拾信心。

 

结语:

语文个性化预习,目的在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有效生成,张扬学生个性。预习,不是“多多益善”的数量堆积,不是“行行复行行”重复学习的代名词,更不能走进“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封闭圈。有效指导个性化预习,让其发挥应有的效能,是我们语文老师应当正视的问题。愿个性化预习在我们教师科学、合理地调控下,“内容层次化”“方法实效化”“评价多元化”,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搭建锻炼能力的舞台,培养多元智能的沃土,让个性化预习走向“精致”,走向“精彩”,成为学习环节中永远最值得期待的前奏!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刘海粟小学  网站备案:苏ICP备13009580号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40号